
近年来,中国海军的水下力量发展令人瞩目。曾经,人们觉得核潜艇是遥不可及的高端装备,但如今,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突飞猛进,令美国倍感压力。美国军方和媒体频频提及中国潜艇“安静得像幽灵”,尤其是“鹰击-19”高超音速导弹的亮相,更是触动了他们的神经。
先来说说静音技术,这是潜艇的“生命线”。早期的091型核潜艇噪声极大,像“水下拖拉机”,在几千公里外就能被美军监听到,噪声高达150分贝,很难隐蔽。到了2006年服役的093型,情况有了质的变化。093型排水量6000多吨,艇长约100米,采用了泵喷推进器,将螺旋桨包裹在壳体内,减少了涡流干扰,使噪声降至约120分贝,大幅提升了隐蔽性。
2016年,美媒《国家利益》评价说,093B型的静音水平已接近美国“洛杉矶”级改进型。093B是093的升级版,艇体加长至110米,尾部装有垂直发射装置,并新增声学设备,静音效果更好。泵喷推进使其水下航速达到25节,噪声接近海洋背景,即使是美国在夏威夷布设的SOSUS监听网,也难以锁定其位置。
093A型在2015年入役,静音提升约20%,采用X型尾舵,更换了减震涂层,并在艇体中段加装了16单元垂直发射系统,可搭载“鹰击-18”反舰导弹。2022年至2023年间,中国又下水了4艘093B型,得益于模块化生产,建造速度非常快。据美军情报显示,这型潜艇采用自然循环反应堆,冷却无需泵送,振动和噪声进一步降低,甚至低至110分贝以下。这些改进使093B具备与早期“弗吉尼亚”级相当的作战水平,可在南海和东海长期潜伏,执行侦察或打击任务。
展开剩余69%数量上的变化同样引人关注。中国的攻击型核潜艇从2010年的6艘,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12艘。而美国虽然仍保有50艘攻击核潜艇,但其中有26艘“洛杉矶”级已服役超过37年,设备老化严重,维护困难,战斗力大打折扣。
美国的焦虑并非没有原因。水下作战靠的是隐蔽与先机,一旦无法有效探测对手,就像在黑暗中捉摸不定。2023年11月,《华尔街日报》指出,中国潜艇技术的进步正削弱美军在亚太地区的优势。过去,美军依赖庞大的水下监听网轻松追踪中国潜艇,而如今面对噪声接近海洋背景的093B型,P-8A巡逻机投放浮标也常常无功而返。与此同时,美国新型“弗吉尼亚”级Block 5受成本高企和供应链延误影响,建造速度放缓,每艘造价高达38亿美元。
相比之下,中国潜艇的建造呈现“流水线式”高效生产。渤海造船厂焊花四溅,093B型一艘接一艘下水,没有因为升级而延误进度。美国虽然仍拥有吨位优势,但随着老旧潜艇退役和中国新艇增多,水下力量的平衡正在被改写。
导弹技术的进步更让美国不安。2025年9月3日阅兵上首次公开的“鹰击-19”潜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,被认为是改变游戏规则的武器。它的射程达到1500至2000公里,飞行速度可达10至12马赫,末段可贴近海面8米高速突防,并进行蛇形机动,精度控制在20米以内。美国的伯克级驱逐舰雷达探测距离约500公里,而“鹰击-19”的打击范围远远超过这一距离,使美航母编队在外围就面临威胁。美媒称,这款导弹专门破解宙斯盾防御系统,在演习模拟中多次突破拦截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已形成系列化:舰载的“鹰击-17”、空射的“鹰击-21”、以及潜射的“鹰击-20”,射程从1000到1500公里不等,速度均超过6马赫。尤其是“鹰击-19”采用吸气式发动机,在全球同类装备中处于领先地位。
无人水下装备的崛起也是中国水下力量的重要补充。在阅兵中亮相的AJX002和HSU100无人潜航器,具备布雷、反潜和监视等多种功能。AJX002可在水下隐蔽投放智能水雷,封锁航道;HSU100可搭载鱼雷执行猎杀任务,并与母舰协同作战。美国的同类装备还在试验阶段,而中国已经具备实战化能力。
面对中国水下力量的迅速崛起,美国通过AUKUS核潜艇合作试图弥补差距,但进展缓慢。再加上预算紧张和东亚局势复杂,美国在亚太地区维持海上优势的难度越来越大。未来,随着中国核潜艇从防御转向具备先发制人的进攻能力,水下力量的格局或将发生重大变化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