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年9月27日,美国总统唐纳德·特朗普宣布批准向俄勒冈州波特兰派遣联邦军队。他声称,这一决定的目的是保护移民与海关执法局(ICE)的设施,防止反法西斯组织以及被视为国内极端分子的团体发动袭击。
然而,俄勒冈州州长蒂娜·科泰克在得知消息后,立即与白宫高层沟通,要求明确部队的到达时间、任务范围以及指挥体系等关键细节,但始终未得到明确答复或正式通报。波特兰市长基思·威尔逊则更为直接,他公开批评这次军事部署“违背公众意愿和美国的建国精神”,并强调:“任何美国城市都不需要军队驻扎,所需兵力应始终为零。”
这场原本打着“维护公共安全”旗号的军事行动,却迅速引发地方政府的强烈抵制。人们开始质疑:长期以来被视为美国政治根基的“地方自治”原则,是否正在被削弱?
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平台“真相社交”上解释称,该决定是基于国土安全部长克里斯蒂·诺姆提交的安全评估,并由时任战争部长皮特·赫格塞斯负责执行,重点是保护波特兰及其他存在潜在风险的ICE设施。然而,这些解释并没有消除疑问:驻军是否只限于波特兰?军队具体职能是什么?规模多大?在什么条件下撤离?
展开剩余77%面对这些关键问题,特朗普仅以一句模糊的回应作答:“如有必要,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。”他既没有事先通知地方政府,也没有通过公开渠道向社会解释详细方案。这种“自上而下”的做法被认为严重触动了美国体制中对“地方自主权”的敏感神经。
更复杂的是,ICE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机构。长期以来,它因大规模拘押无证移民、突击搜查社区以及快速驱逐等强硬措施而饱受批评。各类移民权益组织多次在全美发起抗议,波特兰更是频繁发生ICE办公楼被示威者临时封锁的事件。虽然这些抗议曾造成小范围冲突,但总体上仍在地方警察的掌控范围之内。
对此,五角大楼发言人肖恩·帕内尔仅作出模糊回应,称“国防部已做好准备,为ICE提供安全支持”,却没有明确军队是否会直接介入现场,也未厘清军方与地方警察的分工。这种缺乏细则的表态,更加深了地方政府的担忧。
州长科泰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:“俄勒冈州并未出现叛乱,也不存在迫在眉睫的国家安全危机。波特兰完全不需要联邦军队介入。”这句话直击核心——按照美国宪政传统,城市治安属于地方政府的专属职权。只有在爆发大规模暴乱、外敌入侵或灾难超出地方应对能力时,联邦政府才有权派兵。
事实上,波特兰局势并未达到失控程度,当地警力足以维持秩序。此时强行派兵,在未宣布紧急状态、未征询地方意见的情况下,等同于联邦政府越权干预州与城市的自治。
这也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因驻军问题引发宪政争议。同年6月,他曾在加利福尼亚州政府的强烈反对下,将联邦部队派往洛杉矶,引发司法诉讼。诉讼的核心争点在于:总统是否有权在未宣布紧急状态、未征得地方同意的情况下,单方面派兵进入城市?虽然法律争端尚未有定论,但特朗普随后仍多次威胁要对芝加哥、底特律等民主党主导的城市采取类似措施。
从洛杉矶到波特兰,特朗普的一系列行动实际上凸显了两个根本性问题:第一,总统的行政权力是否应受到地方自治原则的限制;第二,当地方政府有能力维持治安时,联邦军队的介入究竟是出于安全考量,还是带有政治压制的意味?
长期以来,“地方自治”被视为美国民主制度的重要支柱。各州和城市根据本地情况制定政策,而联邦政府更多扮演协调者和支持者。然而,波特兰事件中,联邦政府的“闭门决策”和信息不透明,打破了这种权力平衡,使地方政府成为被动的执行对象,公众也难以了解行动全貌。
正因如此,市长威尔逊那句“任何美国城市所需的军队数量都是零”,不仅是对这次政策的拒绝,更是在捍卫地方治理的底线。毕竟,在一个以“分权与制衡”为核心的政治体系中,如果联邦政府可以绕过地方政府,以模糊的“安全”理由随意派兵,那么“地方自治”就可能从制度保障沦为口号。
至于特朗普此举最终会引发新一轮宪法诉讼,还是迫使地方政府妥协,目前尚不明朗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联邦与地方之间的权力碰撞,比这场驻军本身更具深远意义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